西安工业大学 程栋君
程栋君,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21级本科生,汉族,中共预备党员。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社会奖学金;十佳大学生、青马工程优秀学员、学习之星、竞赛之星、志愿之星、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主持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一项。
启航!大学生活
2021年9月23日,这位朝气蓬勃的少年胸怀理想来到西安工业大学,开启了谱写青春新篇章的征途。
初入大学,全新的生活迎面而来,各种新事物无万大千,以往对自由的定义被拓宽,可供选择的方向很多,可以尝试的事物也很多,这让这位初来乍到的小白不知所选。但他坚信一句话:“当没有方向时,学习永远是不二选择。”因而,他在这纷扰浮躁的生活中选择了能放下一张平静书桌的地方:图书馆。他很喜欢图书馆认真安静的氛围,在这里的人都在为自己的未来拼搏。从早七到晚十,从开馆到闭馆,没课的时候他总在这里身心平静地自习。
于“敦德”中成长
大一刚入校,程栋君就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为了提高思想觉悟,保持思想的先进性,他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在实际中践行“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
他是学校“青马工程”培训班的优秀学员。恰逢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际,他主动报名参加了“青马工程”第三十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体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在若干次校内外实践中深刻体会党的性质和宗旨。
于“励学”中提升
在迎新晚会上,他看到努力向上的学长学姐们斩获“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那一刻,他暗下决心,要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向优秀榜样看齐,并坚定不移地为目标的实现奋力拼搏。他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当年的一名十佳大学生,希望向他看齐。很快俩人成为朋友,一起谈笑畅言。学长分享了很多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感想及大学感悟,程栋君认真聆听并结合自身情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生活体系。从那时起,他成为了最早出宿舍、最晚回宿舍的人。有了目标之后的他学习更加起劲,预习、课堂、复习、再复盘,4项学习环节一项不缺;高数、大物、自控、电分……一科不落,统统严格要求。在已修读的78门课程中有63门接近满绩,这造就了他连续两年绩点排名专业第一、学院第一的优异成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电的传人”,电科类实操必不可少。为了更加熟练地操作各类电工电子实验,他日复一日的练习。在空闲时间,他会来到图书馆之外的第二打卡地: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这里他研究教材以外的其他电路,积极探索,勤于总结更多的设计方式。
科创竞赛是程栋君的“第二课堂”。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程栋君入校以来参加的第一场比赛,从方案研讨到模型设计,他在导师的指导下带领团队精心打磨作品,最终项目斩获金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是他对自身的又一次突破,从一元函数微积分到多元函数微积分,从微分方程到傅里叶级数……在一百四十余天的备考中,他埋头苦练,从基础训练到强化提升再到真题模拟,练习题目500道,总结笔记300页,最终斩获非数学A类一等奖,这份荣誉是对他前期努力的肯定,也是他继续努力下去的动力。当提到程栋君时,他的指导老师伏文清赞叹不已:“栋君学习刻苦,对自身要求严格,是个有抱负的孩子。他的一心向上造就他取得成功。”
程栋君在新能源发电领域有自己的见解——采用牛顿经典力学和刚体力学知识,构建漂浮直驱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运动模型,结合龙格——库塔算法设计在六自由度的不同情况下最大输出功率问题;采用蒙特卡洛法和遗传算法研究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定日镜阵列排布设计问题。
于“知行相长”中突破
程栋君不仅是学习中的翘楚,也是学生干部的中坚力量。在担任共青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期间,程栋君带领部员创新性组织、举办大型活动、会议20余场,累计参与人数2000+,团委官方投稿20余篇,点击量5000+。其中,“我和我的约定”书信活动、“万物随春醒,书香浓西工”读书会、“西工镜头下的长安春色”等活动深受师生们的喜爱。同时,他也为下一届团委领导班子培养了4名优秀部长。
他是疫情防控时的勇敢志愿者。在疫情形势严峻,西安面临封城之际,他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主动参与到“战‘疫’有我,无悔青春”的疫情防控志愿者队列中。核酸检测、巡逻站岗、物资调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程栋君作为访学生赴澳门城市大学交流学习,深入了解澳门文化和发展。他表现突出,受老师称赞,获得导师推荐信。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程栋君本着“携手,共同进步”的理念积极帮助身边同学解答学业问题,一起进步。在大三第一学期他连续参加3场学习交流分享会,将自己的学习方法、经验与心得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其他同学。在“学长学姐说”活动中,他告诉“萌新”们,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希望他们能追随光、靠近光、成为光,最终发散光。
回首近三年的大学生活,每天都很充实且快乐。此刻是过往的终点,也是未来的起点,大学生活还未结束,一切都将继续。他会不恋过往、立足当下、放眼未来,铭记大国工匠精神,成为祖国靠得住的可用人才,用己所学守护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