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面向国防工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人文、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电子信息工程基础理论和技能、现代电子理论与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专业知识;能够在电子信息、智能信息处理、嵌入式人工智能、计算机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应用设计、产品开发、项目管理、系统运维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人文科学素养、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2、教学条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于2019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0年获批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拥有“电子信息工程”陕西省教学团队,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57.9%,拥有陕西省教学名师、中青年科技领军、青年科技新星等省部级人才3人。
专业依托“电工电子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建有“电子信息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嵌入式与SOPC实验室”校企联合实验室以及学科相关的实验室共8个,实验室占地800m2,仪器总价值1000余万元。
本专业与兵器9厂8所和艾默生、陕汽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好的实践条件,构建了“三维双平台一保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五年,学科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二等奖2项;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主持国家级、省级教改项目3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互联网+”等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50余项。
3、学科特色
学科始建于1989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目前拥有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始终挖掘“把一切献给党”人民兵工精神内涵,转化为知识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近几年,学科围绕嵌入式人工智能与智能信息处理形成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嵌入式人工智能:瞄准国家重大工程及武器装备研发需求,开展了智能传感器、光电检测及信息处理等方向的研究。解决装甲车、火炮等武器在强冲击下的精密测量与校准难题,已批量列装多型号自行火炮;攻克了极端自然条件下硬件资源受限的监测难题,在青藏铁路上建立世界首个冻土路基沉降监测系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课题5项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奖3项。
智能信息处理:围绕智能网联车路协同多源异构信息智能感知与自主决策,攻克了复杂环境深度层级感知与理解、高覆盖度的典型极限虚拟测试场景快速构建、基于场景的自动驾驶汽车决策功能评价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面向混合态势演化的端-云-场协同控制能力评价,提出了基于泛在感知信息服务概念的协同决策技术架构,建立世界首个虚实动态融合交互的自动驾驶网联汽车信息感知与自主控制平台。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国防重点项目20余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6项,出版专著8部。
4、主要课程
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企业(军工)管理、创新创业学;
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工程图学基础、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
专业核心课:信号与系统、信息论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现代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原理、嵌入式人工智能等。
5、就业及升学深造
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在电子、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应用设计、产品开发、项目管理、系统运维等工作,20%学生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优秀校友
(1) 全闵,中国兵器工业第212研究所,采供部部长,
(2) 喻召福, 创维集团有限公司, 科技规划部总监,
(3) 李波, 上海绿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4) 王军彦, 深圳市艾阿尔电气有限公司, 总经理
(5) 易大玲, 深圳市是源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
(6) 王乐献, 精英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青岛), 总经理
(7) 刘鹏飞,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研究所,高级工程师,2010届
(8) 李强, 航天九院第16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2010届